找到相关内容261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不一样的欢喜心

    “事业”对于学佛人而言,不过是“维生”,“布施”,或是“帮助众生的事业”,当下事业失败,也会保持欢喜心,“因缘到了,该没有就没有,成住坏空本来就很正常”。   七、面对污秽肮脏时,保持欢喜心   ...

    紫空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0547427.html
  • 正命的社会

    原则,合乎世间的真理,那就是正业。我们有了正业,就能够进一步进入正命。正命就是以正当的职业维生,因为我们的见解正确,思想正确,行为正确,我们在谋生的时候,当然是选择正确的职业、行业,不违反五戒的行业,那...

    郑振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2050330.html
  • 理念与实践养成的人间佛教

     星云深戚山林的佛教、闭关的佛教、自我的佛教之弊端。指出:“经忏佛事因为容易维生而成为一般僧侣的职业”,终使“人天师范的僧宝,沦于以经忏为职业,误尽了天下苍生,损失了无限的人才” (第一O三—一O四...

    刘泽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04365598.html
  • 确立温和信任的游戏(上)

    深谈)之明确方法。  首先,和同伴背靠背坐著,谈谈你自己。你就会发现很难有深刻的接触。这些连眼睛都下接触的谈话,只停留在表面的层次上:“你怎么到这里的?”“你靠什么维生?”  约五分钟左右后,换一种...

    周勋男编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14067465.html
  • 思想的承接与跨越——从“下杀生”思想谈起

    在佛教产生之前已作为道德规范,甚而是法律条规。在印度,不杀生思想产生之由:(一)业报思想的影响。(二)畜牧为业则不杀牲畜无以维生,故以畜牧为主的宗教,不像农业为主地区的宗教那样强调不杀生。从奥义书时代...

    心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40868029.html
  • 生死存亡之际“节能又减碳、大家爱地球”

    世居之地,转到城市仰赖国际粮食援助维生;随着温室气体不断攀升,全球气温每增加一度,疟疾的传染媒介蚊子便增加十倍,加上气候变化导致时旱时涝,除了影响农作收成,洪水肆虐更将疟疾与霍乱带往四处扩散,许多家庭...

    释莲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54570308.html
  • 佛教数据电子化的意义

    改变了,造成人们赖以维生的社会环境也改变了。这个变化非常的大。佛陀教育从一个角度来看,是有特定目标与内涵的沟通系统。所以佛陀教育在这整个环境下,都受到相当大的冲击。因此,谈论因特网上的佛教数据,沟通引起...

    谢清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35470592.html
  • 学佛必须明白的因果

    ,现在脚有力了,可以走路了。”从此,他不讨口了,替人挑水维生。一天,挑水挑到林家五金店,林妻一看,有点象他们的救命恩人,但他是瘫痪的呀,不敢去认。不久,徐又挑水到五金店,林妻再详细一看,完全看那个叫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24881472.html
  • 临终备览(四):正确临终处理[Ⅰ]

    痛苦。与其让病危者插满管子,忍受煎熬,何如助其安详辞世。   临终者虽处昏迷状态,其意识依然清晰,以维生系统、复苏器或可暂延生命,但因肉体疼痛而生嗔恨、执著,致无法安详往生,二者权衡,实得不...

    慧律法师讲述·编撰

    |临终|往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7/12512685577.html
  • 修心诀

    僧十八岁上便解破家散财。”破家散财就是舍。庞蕴居士进士及第,官不做,连万贯家财都沉入江底,带着老婆孩子编竹篓维生过日,他为什么不去庙里供养?因为拿钱给别人,不一定是功德。   舍得彻底,...

    耕云

    安祥禅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1/1438392144.html